方舟足球网
标题:
【转帖】有比“下课”更为重要的问题!——观中叙之战有感
[打印本页]
作者:
老船长
时间:
2010-1-7 23:50
标题:
【转帖】有比“下课”更为重要的问题!——观中叙之战有感
0比0!凭借着主场拿到的1分,加上越南队客场被黎巴嫩队逼平,中国队终于拿到了直通2011年卡塔尔亚洲杯决赛阶段比赛的入场券。应该说,“高家军”组队之后的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这也算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我无论如何都高兴不起来,且不说对手在本场比赛中发挥如何,单就这场比赛的过程而言,我实在没有高兴的理由。
随着中叙之战临近结束,现场球迷喊起了“下课”声。你可以说这些喊“下课”的球迷是在瞎起哄,你也可以不把他们的意见当回事。但是,我想说的是,姑且不论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足球,但在这么寒冷的天气下,能有29000多名球迷赶到现场,也不管他们是哪里来的票,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漠视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这些球迷朋友到现场看球,肯定是希望看到一场好球、看到中国队取胜。这样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在不满的情况下,喊几声“下课”、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我认为太过正常了。不过,对于现在的问题与情况,我觉得我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即为什么要“下课”?因为喊一两声“下课”是最为容易的,谁都可以喊。可是,认清现在国足现存的问题及其症结,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这些年来,中国国家队主教练这个位置上“下课”的人已经不少了,但“下课”了之后又如何呢?问题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下课”而真正解决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于是,“下课”便成为了一种形式,为“下课”而“下课”,意义又何在呢?
就我个人看来,国家队在获得小组出线之后,算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即从“高家军”竖旗到现在,可以算是第一个阶段。“高开低走”这个历届国足主帅都曾经历过的现象,在本届“高家军”身上同样未能避免。那么,我们就应该冷静下来真正思考一下这个阶段的得与失,考虑一下现在国家队的问题究竟是在哪里——
是进攻中存在的问题、还是防守中有问题?还是由守转攻还是由攻转守的过程中有问题?
是整个队伍的组织问题?还是教练员已经跟队员讲得非常清楚了,队员也已明白了教练员的真实意图?还是队员根本就不知道教练员想干什么?抑或是队员明白了后在场上贯彻不了?
……
中国人讲话总喜欢笼而统之,应该更干脆一些。譬如,我们常说是队员“能力不行”。那么,我们是否真的明白:究竟是队员的什么能力不行?是教练员已经清清楚楚地跟队员交待清楚了场上的位置以及位置职责,队员也可以说出个一二三来,训练中也可以把教练员的意图表现出来,可到实际比赛的时候就是打不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球员的“能力不行”也就很清楚了,因为他不适合被委以重任。
可很多时候,队员出场比赛了,他连最基本的要求、职责都还没搞清楚,即便是训练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但又碍于面子、平时不好意思多问。在这种情况下,比赛打不好,恐怕就不应该说是队员“能力不行”。作为一名教练员,就首先应该反思自己平时训练的时候或者业务讲解的时候,是否已经完全跟队员说清楚了。
譬如说,“高家军”强调打地面球,这个目标与方向没有错。但怎么样打出地面球、如何才能打出地面球?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形势下,如何区别对待、确保可以打出地面球?等等,所有这些围绕着“地面球”的问题都跟队员们交代清楚了吗?过去七个月以来,国家队始终在强调地面,可为什么现在反而很难自始至终坚持下去?就以中叙之战为例,在韩鹏下场、曲波出场之后,缘何国足还是高球不断、长球不少?这究竟是队员急躁、急于拿下比赛的原因,还是球员现在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去踢地面球的问题?
再譬如说现在国家队所采用的4231阵型的问题。这个阵型是现在当今诸多强队普遍采用的阵型,可是,这个阵型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尤其是各个不同位置上的职责、要求、细节究竟是什么?在一个位置的球员上前助攻时,其他相邻几个位置上的球员该如何接应、该如何跑动、又该如何补位?等等,所有这些都跟球员们交代清楚、讲明白了没有?平时的训练中又练习得如何?等等。
我以为,这些东西远比“下课”更为重要。只有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原因,才能得出“下课”与否的结论。而且,很多时间,我以为时间长短并不是最主要的。譬如说,当年霍顿接手中国国家队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队就在代拿斯杯赛上2比0干净利落地拿下了日本队。赛后,N多队员都不知道中国队为什么会赢,但事后仔细想想,队员们都逐渐明白了:哦,原来整体战术这么奇妙、功效这么大啊!作为现代足球的启蒙者,霍顿留给中国足球的有N多东西,可是,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又保留了多少?
我觉得霍顿的那句话对现在的中国足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所谓的“配合默契”,不是指队员天天在一起就可以养成的,而应该是队员在明确、统一的技战术要求下、采取统一的行动而自然养成的!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为什么欧美足坛在国家队比赛之前只有短短的两三天时间,而绝不是像中国队这样,有那么长的时间组织集训之后依然还在抱怨:“集训时间不够!”
2010年1月7日凌晨于杭州 马德兴
作者:
碧海潮生
时间:
2010-1-8 08:37
马德兴的文章有点像咱们诺亚的技战术总结啊![s:236]
作者:
李岩
时间:
2010-1-8 10:57
莫非姐夫的网名叫马德兴?
作者:
老船长
时间:
2010-1-8 11:04
当年霍顿接手中国国家队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中国队就在代拿斯杯赛上2比0干净利落地拿下了日本队。赛后,N多队员都不知道中国队为什么会赢,但事后仔细想想,队员们都逐渐明白了:哦,原来整体战术这么奇妙、功效这么大啊!作为现代足球的启蒙者,霍顿留给中国足球的有N多东西,可是,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又保留了多少?
作者:
球侠
时间:
2010-1-8 14:13
很专注的看完那场比赛,邵佳一的运气和中国队的运气确实不好!!但是更多地是看到左路于海、荣昊包括右路的45号个人东西太多、太想表现,没有与队友之间形成呼应!!!姜宁的能力大家在联赛是都看到了,但是在这场比赛也就发挥了30%而已,队友对他的支持和他在青岛队时差的太远了!!我很欣赏邵佳一,但是他在上半场的表现明显节奏慢、出球慢,无数次被对手断球反击!!下半场曾经在左路给曲波一脚直传,当时曲波直接敲到左路,被对手断球,殊不知,如果当时他拿球转身,凭借自身的技术和速度完全可以直接面对门将,形成威胁,所以说,技术、体力、意识以及临场发挥在足球场上缺一不可!!这也就是我们的球员与国际足球巨星的差距吧!!
作者:
luwei
时间:
2010-1-8 16:13
标题:
年
本帖最后由 luwei 于 2010-1-8 16:16 编辑
感觉一到对方30米区域,就不知道该干嘛了?
蒿俊敏有一次个人的带球突破,还挺带劲儿的,只是遗憾当时旁边没有队友帮着做个墙。
看后来上场的蒿俊敏和毛剑卿好像状态不错的样子,不知为何没能首发或早些换上场。
中国是中场缺组织核心,前场缺杀手。拿了球只能自己跟着感觉走。
一句话,还是缺人才啊!怀念郝海东、曹限东、彭伟国。
作者:
战神.丘
时间:
2010-1-8 17:51
在网上看到那么多关于这场比赛的评论
在这里又看到大家这么多的看法
不管大家说的是好的还是坏的 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我还是觉得很高兴
毕竟还是有这么多的人在关注国足
我想我会和大家一样
不管中国足球未来怎么发展 有多曲折的路要走
我还是会一如既往的站在一个球迷的角度去理解他 去支持他
我想 这就是我的足球
作者:
非人
时间:
2010-1-9 22:44
个人技术太差才是中国队的症结。从小练球教练就反对带球,抹杀球员个性。殊不知盲目带球和磨练个人技术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年轻队员有一种成年人没有的能力——天赋!这种天赋不是个子高,也不是跑得快。这种天赋是可变的,是需要教练员放下拿成绩的架子去好好发掘的。可悲的是中国青训只图成绩,教练在场边喊出的“多传少带”,其实恰恰逐渐磨灭了青年球员的个性和技术上升空间。看看叙利亚球员那灵活的变向和假动作,再看看中国队蹩脚的过人水平……那惨不忍睹的景象分明就是亚洲三流!没技术、没头脑,靠什么打地面球?中国足球想崛起,必须容忍小孩子们去带球、去失误、去自我表演;必须拒绝一切的“唯成绩主义者”!青训是个系统工程,没听见哪个足球强国在非世界杯或奥运会年龄段人才断过档。这种可恨又可悲的情况该改变了!
作者:
非人
时间:
2010-1-9 22:51
感觉一到对方30米区域,就不知道该干嘛了?
蒿俊敏有一次个人的带球突破,还挺带劲儿的,只是遗憾当时旁边 ...
luwei 发表于 2010-1-8 16:13
那次所谓带球的结果是什么?是趟大了,是把球趟对手脚下去了。都是糙哥,没有最糙只有更糙而已。我们还是不要五十步笑百步了罢!
看看叙利亚前场球员娴熟的控球能力吧!我们的中场被人家穿裆时连个屁都放不出来,所能见到的都是控球失误、趟大了、传小了……中国球员的个人技术30年来已经差到了极点,差到亚洲随便一只所谓强队都能在30米内随便过中国队的人!中国球员的创造力不是0——中国球员的创造力为负!什么时候中国人能不靠速度和身体踢球了,什么时候中国就有技术型球员了。
欢迎光临 方舟足球网 (http://123.57.82.153/discuz/)
Powered by Discuz! X2